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领着大伙儿在致富路上奔跑的“老黄牛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tb2804094_22
    2016-11-27 14:31:40    来源:今日合川网   转载
    为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挖掘和发扬合川特有的人文精神,掀起弘扬正气、歌颂真情、倡导真善美的热潮,让大家发现身边的好人、学习身边的好人。第四季寻找“最美合川人”——我们的乡贤我们评大型公益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中。活动经历了社会推荐、现场故事遴选环节之后,40名候选人脱颖而出成功入围。即日起至12月12日,今日合川网记者随“最美合川人”采访队伍正陆续前往各入围候选人所在地进行深度挖掘并持续跟进,将候选人们的感人事迹通过图文方式进行精彩呈现。
    姚世明向村民宣传环境整治

    今日合川网11月25日17时14分讯(记者 刘婷)早上,天刚破晓,田坎路已经留下了他的足迹;中午,阳光耀眼,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果园,查看果树的成长情况;下午,在孤寡老人的院坝外,他的声音与八旬老人温暖地寒喧家常;晚上,昏黄的灯光下,他还在和会计师一起研究密密麻麻的报表。

    他叫姚世明,是太和镇亭子村党支部书记。皮肤黝黑、笑容腼腆的他身上透着一股农家人特有的憨厚与朴实。在亭子村里,他是家喻户晓的致富领路人,带领着这个传统的农业村走上了“产业兴村”的道路,越走越红火。

    甘当“试验田” 他要做村民们致富路上的领路人

    今年50岁的姚世明是土生土长的太和人,家住亭子村9组,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。从30岁那年起,他就在思考着怎样把这个小山村变成一个新农业产业基地,如何带动全村的百姓富起来,是他心头萦绕不去的梦。

    2004年,姚世明担任亭子村党支部书记。上任伊始,他带来的第一个改变便是修路。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,他觉得,路修好了,才方便把家乡的土特产运出去,才能逐步让全村富起来。这也成为了他在任期间长久的坚持。在姚世明的带领下,村里公路共修建了20公里,村便行道修建了25公里,致富的“硬件标准”日臻完善。

    道路宽敞便捷了,但对于如何致富,农户们仍是一片茫然。虽然姚世明与技术人员一起充当说客,劝村民们多种植蔬菜、水果,但百姓们仍畏首畏尾,固执的只种一点口粮来满足全家人的基本温饱。此时亭子村的人均年收入才达5600元。为了改变现状,姚世明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他要变身成为一块“试验田”,自己带头致富,再带着看到效果的村民们一起干。

    2007年,姚世明种了50亩莲藕,当年年收入便达到了8万元。消息传出后,亭子村沸腾了。姚世明也借此机会变身成为了“传经人”,最初是向左邻右舍传授种植莲藕的技术,慢慢的慕名而来学习的村民越来越多,对于每个人姚世明都是悉心指导。不仅是种植莲藕,他还和村干部一起把养殖水产、种植黄桃等更多更好的技术带给村民,各种项目如雨后村笋一般在亭子村内涌现。至今,亭子村已形成了特色黄桃、各种蔬菜、养殖水产的综合性农业经济产业。现在每户的人均收入翻了一倍,年收入达到1万元。

    成绩面前,姚世明并没有满足,他觉得抱团发展才能让村里的产业更大更强,2012年10月,他与亭子村另外5家微企共同出资组建月亮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组成“联合舰队”引导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
    姚世明说:“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愿做农业,我之所以要创新抱团发展,坚持把农业做下去,就是要让村民们实打实看到农村的发展前景,带动全村人民富起来。”

    致富的道路上 他不愿任何一个人掉队

    亭子村的每个变化,姚世明都看着眼里,他希望村民户户都强。虽然有一部分村民富起来了,但仍有些村民无所事事,整天到处游荡,这让他一直记挂在心。虽然每天工作繁多,但他就算加班加点,都要挤出时间到最贫困的农户家中走访。每天走上十余里山路是家常便饭,村里人都戏称他为“老黄牛”。

    在亭子村的高山上,有一间破旧的石瓦房,住着一名整日里游手好闲的中年人,村里人都暗地里称他“混混”,这个人就是简先伦。为了帮助简先伦改变现状脱贫致富,姚世明和他做起了朋友。一有空闲时间,姚世明就去他家和他拉拉家常,一点一点把种植莲藕的方法交给了他。在姚世明持之以恒的感化和教导下,简先伦渐渐发生了改变,开始为自己的事业打拼。如今,简先伦自己创办了一家微企,不仅种起了莲藕,还种上了黄桃、血橙等果树,一年的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。

    像简先伦这样在姚世明的帮助下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。2014年,一直在北碚搞装修的太和人丁朝兴看着家乡的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,心里也直痒痒,他打算回来养猪。听到这个消息,姚世明主动找到了他,道出了自己的看法:养猪风险大,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。在姚世明的建议下,丁朝兴流转30亩土地搞起了水产养殖,并种上了22亩黄桃。

    在姚世明的示范带动下,亭子村有20多位农民工返乡创业,涉及水产养殖、果树种植、蔬菜种植、农家乐等产业。而村子里已创办微企81家,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试点微企村。2014年,全村投入800万元,栽种葡萄、黄桃等水果,还兴建了果蔬观光长廊与餐厅、客房等配套设施,打造乡村旅游。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走上“产业兴村”道路,亭子村的撂荒地变成了“香饽饽”。

    “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当上老板,会住上120多平米的楼房,多亏了姚支书。”简先伦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。更多的村民则惊叹:“这十余年的亭子村变化太大了,我们以前是找不到赚钱的方法,现在到处都是机遇,就拿黄桃销售来说,简直就是供不应求,很多外地客户直接到当地提货,很多就脱销了,这些全靠了姚支书这个领头人。”

    他是“拼命三郎” 也是热心善人

    一项项辉煌成绩的背后,是姚世明长期持久的付出和奉献,在日常工作方面,他时时刻可严格要求自己,如“老黄牛”一般默默耕耘,发扬着共产党员“轻伤不下火线”的优良传统,践行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。

    2016年3月,正值村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,这10余天的时间里,重庆周边的游客都会来欣赏亭子村艳丽的桃花,对村里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。但就在此时,姚世明却病倒了。由于血压高,他的鼻血不停地流,医生告诉他需要住院,姚世明虽然办理了住院手续,却仍在活动期间奔波在路上。村民何大爷说:“那个老姚啊真是不要命,我看到他鼻子流淌着血,还在指挥路面工人做好环境卫生。有时还看到他打完点滴,手上按着棉签止血,又在餐馆检查食品安全问题。他还告诉我们,亭子村就要树立好榜样,做到清洁卫生,笑脸迎客,把合川最美的一面带给游客。”

    在村民心中,姚世明不仅是拼命三郎,还是大善人。提起姚世明,80岁孤寡老人秦云英竖起了大拇指:“我老太婆的命都是姚世明救的。那些年我孙女小,就留我两婆孙,我眼睛不好,吃饭温饱也成问题,都是姚世明经常送饭送菜,还给我买来衣物、礼品,在百忙中抽时间陪我老太婆聊天,他真的是一个好人,好党员。没有他,我真的早就不在了。”

    面对村民们的赞誉,姚世明却摆了摆手,有些腼腆地笑了。“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。”此时,采访已进行到了下午14时许,因为临时有事,姚世明匆匆离去。走的时候,他用手捂着肚子。一名村民悄悄地对记者说:“老姚应该是又没吃午饭,他一忙起来就这样,所以经常会胃痛。看到他这幅模样我们其实都有些心疼,他真的是我们的好支书,好家人。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